荧光PCR法对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
采用荧光PCR法定性检测石蜡包埋组织样本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(EGFR)基因18、19、21外显子的12种突变,结果可供医生决定是否选用靶向治疗。该技术适合多个临床科室的多种恶性肿瘤,尤其是小细胞肺癌。
FISH法对恶性肿瘤基因突变位点的分析
该技术是对组织切片或细胞涂片,采用核酸杂交技术,在荧光显微镜下检测基因结构及数量在细胞内空间位置上的变化。
FISH技术既可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的疾病诊断及预后判断,尤其给恶性肿瘤靶向治疗提供了实验室检测平台,也可用于科研。
疾病类型 |
检测项目 |
临床意义 |
乳腺癌 |
HER-2/neu 基因 |
阳性患者预后差,erceptin等靶向药物可使患者明显受益 |
TOO2A基因 |
阳性患者预后差,CEF方案可降低复发和死亡风险 | |
ZNF217基因 |
在乳腺癌中存在扩增,其状态与肿瘤浸润性有关 | |
膀胱癌 |
P16基因 |
利用尿液脱落细胞检测,早期诊断及术后复发监测 |
肺癌 |
EGFR基因 |
用于筛选适用于TKIs治疗的NSCLC患者 |
宫颈癌 |
TERC基因 |
阳性患者宫颈癌发生风险增大,辅助病理分级及指导治疗 |
C-MYC基因 |
阳性患者预后差,但对大剂量化疗反应好 | |
前列腺癌 |
ERG基因 |
阴性患者预后较好,辅助临床诊断 |
神经母细胞瘤 |
N-MYC基因 |
约25%的患者出现扩增,预后极差 |
软组织肉瘤 |
EWS、CHOP、FUS |
用于辅助诊断圆细胞/黏液性脂肪肉瘤 |
慢粒(CML) |
BCR/AB融合基因 |
用于疾病初筛及指导靶向药物格列卫使用 |
慢淋(CLL) |
DLEU、P53基因等 |
用于疾病初筛及预后判断,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 |
MDS |
5q、7q、EGR1等 |
用于疾病初筛、分型及预后判断 |
急粒(AML) |
AML/ETO融合基因 |
用于疾病初筛、分型及预后判断,指导靶向药物使用 |
急淋(ALL) |
TEL/AML融合基因 |
用于疾病初筛、分型及预后判断 |
MM |
CCND1/IGH融合基因 |
用于疾病初筛、分型及预后判断 |
淋巴瘤 |
MYC/IGH融合基因 |
用于疾病初筛、分型及预后判断 |
例如:HER-2/neu基因检测阳性的乳腺癌患者预后差,Herceptin等靶向药物治疗可使患者明显受益,宜采用大剂量蒽环类药物和紫杉醇类药物方案,而对CMF方案不敏感。该检测在胃癌、小细胞肺癌、卵巢癌、前列腺癌、结直肠癌等肿瘤中具有类似的临床意义。
FISH技术比传统的核酸分型灵敏和方便。与PCR技术比较,具有不需要提取DNA,并且可以在组织细胞原位显示基因变化的优势。该技术的开展,是医院“强基础、抓创新、谋突破”九字方针在皮肤性病科的具体实践,可以更好的服务于临床各科、服务于病人,为医院带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,同时也给医院科研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。